字號

最近的新聞媒體正在熱炒鄭州市部分小學限制學生打傘上學的新聞,在我看來,這本不應成為一條新聞,更不應成為被社會熱炒的新聞。這種情況被炒成新聞,不僅僅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我們整個社會的悲哀。

首先,鄭州的小學限制學生打傘上學到底有沒有道理。在安全領域有一個理論——“墨菲定律”,即隻要存在安全方面的隱患,早晚會出安全事故。危險行為不一定會導致事故,事故的發生是因為危險行為的不斷重復而發生的。不是說小學生打雨傘上學就會發生事故,而是這樣的行為會增加事故發生的幾率。我隨手查了一下百度,近些年雨傘在少年兒童中惹的禍並不少見。2000年12月,廣州一名小學生合攏雨傘時將同學眼睛扎傷﹔2013年6月,安徽亳州一名兒童因雨傘傘骨斷裂造成重傷﹔2012年6月,大連5名小學生遭雷擊,其中兩名打傘的學生傷勢嚴重……學校本身是一個人員密集的地方,同時小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相對較差,所以在學校發生安全事故的幾率要遠遠大於其他的場所。在這種地方限制使用雨傘,而提倡小學生穿雨衣上學,會有效的防止因為雨傘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而且穿雨衣上學,無論對學生,還是對家長,都不會有什麼負面影響!

還有些家長用“因噎廢食”來形容鄭州小學限制學生打傘上學的現象,這種形容也是有問題的。假如學生下雨上學既不讓打傘,也不讓穿雨衣,這才是因噎廢食。而學校為了保護學生安全,讓學生穿雨衣上學,這樣的學校是為學生生命健康負責的學校,是讓家長放心的學校。這樣的學校不僅不應當受到社會的指責,反而這些做法應該得到提倡,讓更多的小學生盡量穿雨衣上學,以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幾率。

那麼,為什麼這樣的規定就會被新聞媒體熱炒成新聞呢?近些年,對於學校的不尊重,對於教師的不尊重的社會風氣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我常常聽到基層的教師反應,現在有的家長動不動就到學校找校長告狀,有的家長甚至當著孩子的面就呵斥老師,而真正分析事情的緣由,往往都是這些家長對於教育規律的不了解、對於學校教育教學規則的不清楚導致的。我們不是說家長不能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提出自己的意見,而是一定要尊重學校、尊重教師、尊重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不能讓隨意指責學校、隨意指責教師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假如這種風氣形成一種氣候,最終受影響的隻能是我們的學生、我們的社會。僅僅因為學校限制學生打傘上學就被社會熱炒成新聞,這種現象值得我們反思。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

延伸閱讀:
(責編:熊旭、賀迎春)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查看全部留言

>

《尋找學霸》欄目上線
《尋找學霸》欄目上線

研究生八成想創業
研究生八成想創業

新聞熱搜詞來源:百度新聞

南京大屠殺公祭習近平談公祭日李克強亞歐行無人機闖空中禁區呼格案再審結果不動產登記西部冰川萎縮股市年末躁動小年火車票今日開售廊坊幼兒園危房倒塌聶樹斌案3大疑問東三省人口流出習近平公祭日講話李克強談吃空餉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精彩熱圖|人民電視

精彩新聞|精彩博客

無臂小伙求職被爆燈無臂小伙求職被爆燈 學生上課前先存手機學生上課前先存手機

熱播視頻|圖說中國

悉尼咖啡館被劫動機不明悉尼咖啡館被劫動機不明 誰讓席慕蓉淚流滿面誰讓席慕蓉淚流滿面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論壇|訪談辯論微博S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