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北京高校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特別報道 |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打造城教融合樣板,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

2025年06月11日09:28 | 來源:前線
小字號

6月1日至27日,北京市教育兩委聯合前線雜志社策劃推出“北京高校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特別報道”。6月11日聚焦——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立足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以產城教融合為特色,打造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的"工匠搖籃"。學校通過"五聚焦五打造"構建5大專業群,開設無人機等10個新專業﹔創新"六共六融"校企模式,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人工智能市域產教聯合體和8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創建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等國際化項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學校以數字化賦能人才培養、產教協同服務首都建設的實踐,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示范樣本。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緊緊圍繞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和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服務國家和北京重大發展戰略,面向首都城市運行管理和高精尖產業發展,依托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優勢,對接海澱區、石景山區和門頭溝區等區域的產業發展需求,突出產城教融合辦學特色,堅持“高端化、精品化、數智化、國際化”,打造“首都城市發展的工匠搖籃”,實現由服務首都“傳統工業”到“城市發展”的戰略轉型。學校以第一單位榮獲2022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位列全國第12。學校重點從優化專業結構、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強化校企協同育人、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推進國際交流合作五個方面,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

對接首都產業發展,優化專業結構與布局

學校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及智能制造與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精尖產業布局,實施“五聚焦五打造”,形成服務首都智慧城市發展的5個專業群,其中國家級高水平專業群2個、省部級高水平專業群6個。開設無人機應用技術、虛擬現實應用技術等10個新專業。學校A檔專業數量位居全國第13位,其中兩個專業連續5年全國排名第一。

服務首都人才需求,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

為適應北京市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的要求,學校將信息素養和數字化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特色,打造了特色鮮明的“雙主體四經歷”人才培養模式,創建了智能貫通的結構化課程體系。以數字化為主線全面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一批首都急需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涌現出“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北京大工匠”獲得者等一批優秀畢業生。

深化產教融合,強化校企協同育人

學校創新實施“六共六融”校企融合模式,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依托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面向“京西三園”,組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人工智能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全國通用人工智能等8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13個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1個國家級現場工程師項目。建成全國示范性北京城市建設與管理職教集團。

堅持科教融匯,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通過校校、校院、校企、行校、政校等多種合作形式,學校建成11個技術技能創新服務中心,包括2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級技術研究所。入駐北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成為北京首家高職院校規模化服務中小企業的支撐單位。與北京市應急局共建安全生產職業技術學院。主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軍民融合、鄉村振興、冬奧會等重大戰略和任務。

面向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推進國際交流合作

為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學校開創“四方聯動、標准引領、語技融合”的職教出海新模式,牽頭建成中國在海外第一所開展學歷教育的職業院校——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建立全國首個海外職業教育型孔子課堂﹔建設全國僅有的2個“中文+職業技能”教育基地之一﹔建設南美洲首家“中文工坊”。成立職教出海研究中心,創辦《國際職業中文教育》學刊。

作者:賈民政(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責編:李昉、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