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特別報道 |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科技賦能,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6月1日至27日,北京市教育兩委聯合前線雜志社策劃推出“北京高校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特別報道”。6月11日聚焦——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立足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以產城教融合為特色,打造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的"工匠搖籃"。學校通過"五聚焦五打造"構建5大專業群,開設無人機等10個新專業﹔創新"六共六融"校企模式,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人工智能市域產教聯合體和8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創建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等國際化項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學校以數字化賦能人才培養、產教協同服務首都建設的實踐,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示范樣本。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開展引智幫扶項目助力鄉村發展。在學校黨委領導下,建筑與測繪工程學院師生組建團隊,為首都西部地區門頭溝區西達摩村、小龍門村、元陽水村等村落開展多項幫扶工作。在西達摩村,師生們利用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技術進行美麗鄉村規劃,開展無人機果樹病虫害防治,提高效率、減輕污染。在小龍門村,師生們運用全景相機和三維掃描技術採集地理信息數據,通過數據加工處理、VR渲染制作實景三維模型,在新媒體平台宣傳推廣,吸引游客消費,促進村庄經濟發展。在元陽水村,師生們走進鄉村小學講解航空知識、無人機原理,通過科普進校園活動點亮鄉村希望之光。這些工作將專業優勢與鄉村需求結合,推動鄉村建設,還為教學提供案例,形成需求、服務、教學的生態閉環。
精准調研:探尋鄉村發展真需求
西達摩村位於百花山自然保護區東北側山腳下,2022年9月8日,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與測繪工程學院的師生們來到這裡,在與村支書交談中了解到,曾經這裡以煤礦產業為主,黑色經濟雖帶來一時繁榮,卻也在生態與發展的天平上留下諸多難題。隨著時代發展,煤礦產業改革,村子陷入發展困境,人口外流、老齡化加劇,曾經熱鬧的村庄逐漸變得冷清。西達摩村雖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由於缺少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資料,村庄規劃建設困難重重,難以吸引更多游客前來,經濟發展受到極大限制。
“我們也想把村子建設得更好,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可沒有准確的地圖,好多規劃都只能停留在紙上。”村支書無奈地說道。聽到這些,學院師生們深感責任重大。“一定要為西達摩村做點什麼!”成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
北工院師生為西達摩村開展農趣谷項目規劃
回校后,學院迅速組建了專門的調研團隊。再次來到西達摩村時,師生們深入每一個角落,與村民們促膝長談。“老師傅,咱們村的土地情況怎麼樣,適合種哪些作物?”調研團隊成員、工程測量專業的陳炎老師詢問一位在田間勞作的大爺。大爺直起身子,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說道:“我們這兒山地多,種的大多是果樹,但打理起來可不容易,尤其是虫害防治,太費人力了。”這樣的對話,在調研過程中隨處可見。師生們挨家挨戶走訪,與村民們深入交流,詳細了解村子的人口結構、產業現狀、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村民們面臨的實際困難。經過多輪細致調研,調研隊最終掌握了西達摩村的詳細需求。
學院領導高度重視此次幫扶工作。校黨委副書記魏曉東強調:“鄉村振興是國家的重大戰略,我們學校要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切實為西達摩村解決實際問題,助力他們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在書記的指導下,學院制定了全面且具體的幫扶計劃,決心以科技為先導,為西達摩村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科技助力:創新農業發展新模式
針對調研中發現的西達摩村發展面臨的實際困難,學院師生決定運用三維掃描技術與無人機植保技術進行地理信息數據採集及果樹病虫害防治。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西達摩村的上空響起了“嗡嗡”聲,幾架無人機緩緩升起。在進行仿地飛行時,無人機沿著地形的起伏穿梭,精准地獲取影像數據。環繞飛行過程中,它又從不同角度拍攝村落的風貌。“這無人機真厲害,以前想了解村子全貌可不容易,現在它一下子就能拍得這麼清楚。”一位村民站在一旁,不禁發出感嘆。
北工院師生為西達摩村開展地形圖測繪
與此同時,另一組師生在村落裡忙碌著。他們背著Heron背包掃描儀,對地形地貌和建筑設施進行三維激光點雲採集。利用採集到的數據,師生們在學校的實訓室裡進行緊張的內業處理。他們運用三維繪圖軟件進行村落地形圖繪制。經過無數次的調試和優化,一幅高精度的村落三維數字地圖逐漸呈現在大家眼前。看著屏幕上栩栩如生的村庄模型,參與項目的學生們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有了這個模型,村子的規劃就有了可靠的依據!”一位學生興奮地說道。
針對西達摩村果樹種植病虫害防治難題,學校決定利用無人機技術進行創新升級。2024年4月的一天,陽光洒滿西達摩村的果園,一場特殊的作業正在進行。植保無人機在果園上空有序飛行,均勻地噴洒著農藥。一旁,村民們圍聚在一起,眼中滿是好奇與期待。“這無人機可真厲害,以前我們人工噴藥,又累效率又低,還噴不均勻。”一位村民感慨道。操作無人機的是學校無人機專業的學生,他們熟練地操控著設備,確保農藥精准覆蓋每一棵果樹。
“這只是我們助力西達摩村農業發展的第一步。”學校工程測量黨支部書記桂維振介紹說,“我們不僅要解決當前的病虫害防治問題,還要通過技術培訓,讓村民們自己掌握無人機操作技能,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人才培養:注入鄉村振興新動力
在助力鄉村產業發展的同時,學校還注重為鄉村培養本土人才。學校與房山區元陽水村合作,開展了一系列人才培養活動。
在史家營小學,學校工程測量黨支部開展了“科技筑夢·童心啟航”科普進校園活動。活動中,支部教師以“航空科普——翱翔藍天的奧秘”為主題,生動地講述了航空知識,並通過折紙飛機的互動游戲,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無人機測繪專業的學生則為孩子們講解無人機的應用領域及飛行原理,還邀請他們上台體驗無人機模擬操控。“哇,原來無人機這麼有趣,我以后也想研究無人機!”一位小學生興奮地說道。
北工院師生為史家營小學講解無人機原理
這些人才培養活動,不僅提升了村民的綜合素質,也為鄉村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學校黨委書記田紅芳表示:“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我們要通過教育和培訓,為村裡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人才,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幫扶實踐,是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詮釋。從需求洞察到技術攻堅,再到人才培養,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師生們的智慧與汗水。校長柳長安表示:“我們將繼續深化與村庄的合作,不斷探索創新幫扶模式,讓科技的光芒照亮鄉村振興的每一個角落,為村庄的美好未來持續助力。”未來,北工院學子將繼續響應鄉村振興的時代號召,以專業優勢為筆,繪就一幅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畫卷。
作者:桂維振(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