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特別報道 | 首都醫科大學:筑巢引鳳育英才 創新機制促發展

6月1日至27日,北京市教育兩委聯合前線雜志社策劃推出“北京高校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特別報道”。
6月13日聚焦——首都醫科大學。 作為北京市屬唯一的本科醫學院校,首都醫科大學以服務教育強國、健康中國建設為己任,主動融入新時代首都發展大局,錨定建設國際一流研究型醫科大學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以學校高質量發展新成效為高質量醫學人才自主培養、高水平醫學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貢獻。
首都醫科大學第一教學樓
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建設發展,離不開一流人才的支撐和學術領軍人物的引領。首都醫科大學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發揮首都優勢和醫學特色,著力提升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雙輪驅動”,不斷增強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逐漸形成高端科創人才聚集效應。
多點布局匯聚高端人才
近年來,學校創新人才聘用機制,多點布局海外戰略人才和領軍人才。出台《首都醫科大學-首都醫學科學創新中心人才雙聘實施辦法》《首都醫科大學基礎-臨床教師雙聘試點工作辦法》,完善以才薦才、以才聚才、以才育才工作機制。在北京市戰略科技人才計劃和海外人才一事一議等政策支持下,在全球范圍內引進6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資深科學家﹔定期舉辦“國際青年學者論壇”,發揮人才考察前哨作用﹔通過校本部與附屬醫院等多平台“雙聘”“三聘”機制,集聚來自海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高水平PI及科研骨干33名,其中直接從海外引進23名(非華裔科學家4名),形成了“引進一個、帶動一批”的乘法效應。
多措並舉培育青年人才
首都醫科大學注重發揮高校人才培育主陣地作用,不斷深化醫教協同和產學研用融合,分層次構建科學有效的校內人才成長全周期培育體系,積極為人才“搭台子”“架梯子”,充分激發人才活力和創新創造力,大力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當主角”“挑大梁”,助力各層次人才嶄露頭角、脫穎而出。
首都醫學創新中心項目啟動會
學校實施“新星啟航計劃”“卓越博士后計劃”“青年學者博士招生綠色通道計劃”“優秀青年人才項目”“醫師科學家培養項目”五大計劃,打通青年人才全成長階段的培養通道。
“優秀青年人才項目”著重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國家高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創新研究人才。
“這個項目能為我們提供200萬資助經費,讓我們整個實驗團隊可以大膽去實施更加系統、宏大的深度研究。”首醫優秀青年人才代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第一臨床醫學院)主任醫師、教授洪韜說。該計劃自2021年設立至今,入選者已有2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人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青年教師魏夢萍2021年剛入職不久,就成為“首都醫科大學青年學者博士招生綠色通道計劃”的第一批入選者。該計劃給予入選的青年學者連續兩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名額,為青年學者搭建良好的成長平台,助力其成長為學科領軍人才。魏夢萍感慨道,“我從來沒有想過,30歲的我能成為博士生導師。”
2023北京國際青年創新發展論壇生物醫藥平行論壇暨首都醫科大學第四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
為加強教師梯隊建設,給學校事業發展儲備“挑大梁”的青年科技人才,學校還計劃實施“強基百人計劃”,面向校本部及臨床醫學院已經取得一定創新成果的優秀青年教師,在學術指導、科研經費、平台建設、團隊建設、綜合素質提升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綜合培養。
學校支持高層次人才參與學校管理和學科建設工作,選拔任用高層次人才擔任各學院及職能部處的領導職務,助力優秀青年人才全面成長,為各學科領軍人才成長鋪路架橋。
活躍、濃厚的學術氛圍也讓青年人才深感受益良多,不同層次的人才在這裡互相切磋,知識形成互補。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第五臨床醫學院)劉亞歐說,“我每周都要回學校參加學術交流會,通過不同學科領域之間的交流探討,我的學術視野變得更加開闊,研究思路有了更多創新和突破。”
人才引領驅動高質量發展
一流師資隊伍支撐一流大學建設,學校人才引育成效顯著,醫學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2024年一季度實現醫學四大頂刊大滿貫,全年在四大頂刊發表論文9篇。15個學科進入ESI學科全球前1%排名,其中,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位於所在學科的全球前1‰以內,臨床醫學進入全球前0.23‰。五個學科排名中國醫學院校/中國醫院科技量值第一。2024年新獲批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共866項、科研經費13.69 億元,在獨立醫學院校中排名首位。附屬醫院年接診患者超3000萬人次,承擔北京市半數以上醫療服務。
首都醫科大學圖書館
“政策引人、事業留人、平台育人、文化養人、環境聚人,伴隨著新首醫建設,我們有信心在北京市的指導支持下,抓住人才高地建設的黃金窗口期,進一步用足用好用活政策紅利,進一步發揮首醫本部-創新中心-附屬醫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優勢。”首都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吉訓明院士表示。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人才蔚起,國運方興。立足更高起點、錨定一流目標,首都醫科大學將繼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堅持人才引領驅動高質量發展,繼續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校戰略,展現人才工作新作為,為健康中國、健康北京戰略和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貢獻首醫智慧和力量。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黨委宣傳部 首都醫科大學人事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