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2025·畢業聲:大學校長的最后一課

北京林業大學校長李召虎:知山知水啟新程 樹木樹人向未來

2025年06月17日11:38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鳳凰花開,驪歌輕唱,又到一年畢業時。在這個畢業季,大學校長們以智者之思、師長之愛,為即將遠行的學子送上最后的“人生一課”。他們或引經據典,或暢談時代﹔他們談創新與堅守,也論責任與情懷。人民網特別推出“2025·畢業聲:大學校長的最后一課”系列報道,輯錄這些充滿深情與思考的文字。青春無問西東,歲月自成芳華,願每一位學子帶著母校的祝福,勇敢奔赴下一程山海。

人民網北京6月17日電 (記者孫競)林海啟航,山水同行。日前,北京林業大學舉行2025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北京林業大學校長李召虎以《知山知水啟新程 樹木樹人向未來》為題,深情寄語北林大學子。

李召虎用毛白楊、落葉鬆、銀杏三種代表性樹種,寄語畢業生像毛白楊一樣從火熱的實踐中汲取養分、在挑戰面前昂首挺立、永遠向著理想奮力生長﹔像落葉鬆一樣在機遇來臨時敢為人先、在艱難時刻堅守初心、隨環境變化主動變革、勇於創新﹔像銀杏一樣傳承中華生態智慧、用科技創新破解生態難題、傳播綠色發展理念。

“願你們根植厚土,葉觸星辰﹔願你們經風霜而彌堅,歷歲月而長青﹔願你們所到之處,山河錦繡!”李召虎說,“母校的綠蔭永遠為你們守候,期待你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在建設美麗中國的征程上建功立業,為地球書寫新的綠色傳奇!”

北京林業大學校長李召虎。校方供圖

北京林業大學校長李召虎。校方供圖

以下為北京林業大學校長李召虎題為《知山知水啟新程 樹木樹人向未來》的講話節選——

今天,我們相聚田家炳體育場,共同見証並慶祝2025屆畢業生獲得學位、順利畢業。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學校、代表校黨委書記王洪元老師,向即將奔赴下一段人生旅程的3159名本科畢業生、2302名研究生畢業生、42名留學生畢業生以及你們的家人致以熱烈的祝賀!向悉心指導你們的老師、支持你們成長成才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林蔭筑夢,再啟新程。從錄取通知書的“緣”起,到今日的別離,北林見証了你們奔放的青春,你們也親歷了北林“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立校之本、發展之基”的跨越式發展。學校的辦學理念“知山知水,樹木樹人”也深刻反映了北林人的價值追求。此時此刻,我想用大家熟悉的三種樹來詮釋這份囑托的深刻內涵和表達學校對大家的深深祝福。

一是挺拔的毛白楊,願同學們如毛白楊般志存高遠,腳踏實地。

林業樓前的毛白楊,是北林人最熟悉的身影。它根系深扎,卻能昂首雲天﹔歷經風霜,卻始終挺直脊梁。這讓我想起朱之悌院士,他把“培育新品種,改造大自然”作為自己一生的奮斗目標,隨校輾轉雲南期間仍想盡辦法創造條件開展林木育種工作,他扎根鄉間苗圃,在艱苦歲月裡培育出三倍體毛白楊,為祖國筑起綠色屏障。為破解木漿原料品種難題,他提出並推動三倍體毛白楊紙漿產業化構想,並為了這個構想奮斗至生命最后歲月。時至今日,三倍體毛白楊“林漿紙一體化”早已成為現實,並被廣泛應用於華北地區黃河中下游的農田防護和黃河故道防風固沙等方面,通過幾代人的接續奮斗,北林人還為解決長期困擾我國北方地區的楊柳飛絮問題提供了適宜替換品種。

親愛的同學們,新時代呼喚新作為。希望你們像毛白楊一樣扎根基層,從火熱的實踐中汲取養分﹔像毛白楊一樣挺直枝干,在挑戰面前昂首挺立﹔像毛白楊一樣向陽而生,永遠向著理想奮力生長。同學們,只要心懷家國,腳踏實地,再貧瘠的土地也能綻放青春華章。

二是堅韌的落葉鬆,願同學們似落葉鬆般不畏艱難,勇擔使命。

鷲峰上的落葉鬆,見証著大家野外實習的苦樂,記錄著四季輪回,在嚴酷環境中展現應變的智慧。這讓我想起孟兆禎院士,在那個中國園林教育面臨轉型的特殊時期,他帶領林大園林人堅守以傳授中國園林思想、理論與技藝的教學初心,建立並發展了新的學科框架,將研習傳統文化理論和風景園林實地踏察、設計實踐相結合,以現代的科學知識和方法來認識和發展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為構建適用於當時的學科教育體系作出巨大貢獻。他積極赴國外參會並率先指導學生獲國際獎項,帶領中國風景園林走向世界。

親愛的同學們,新時代更有新使命。希望你們像落葉鬆一樣春萌新芽,在機遇來臨時敢為人先﹔像落葉鬆一樣冬蓄能量,在艱難時刻堅守初心﹔像落葉鬆一樣隨環境變化而適應,主動變革、勇於創新,勇敢成為引領時代的前行者、開拓者、奉獻者。

三是永恆的銀杏樹,願同學們若銀杏般守正創新,薪火相傳。

銀杏大道上,金黃的葉片訴說著一代代北林人的新故事,它們既保持著古老的基因密碼,又承載著我們北林人的集體記憶。這讓我想起了關君蔚院士,1986年北京日報頭版頭條以“把精彩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題,報道了以關院士為代表的我校師生用科技改變貧困地區落后面貌的感人事跡。一代代北林人牢記“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的錚錚誓言,在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和綠色科技創新方面積極發揮作用。在寧夏毛烏素沙地,我校千百名師生開啟了一場長達數十載的青春接力,一代代“守塔人”“捕虫人”“填色師”以大自然為師,以技術創新為筆,用多年接力,讓寧夏鹽池實現了綠進沙退,讓沙泉灣從昔日的黃沙窩變成現在的綠家園。

親愛的同學們,新時代尤需新傳承。希望你們像銀杏深根一樣,傳承中華生態智慧﹔像銀杏展葉一樣,用科技創新破解生態難題﹔像銀杏結果一樣,傳播綠色發展理念,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事業中作出屬於你們的更大貢獻。

親愛的畢業生們!今天的你們還是北林苗圃裡培育的樹苗,從明天起,你們將成為扎根祖國大地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北林樹”。或許單株樹木不足以成蔭,但千萬棵“北林樹”並肩而立,便是改變世界的森林!願你們根植厚土,葉觸星辰﹔願你們經風霜而彌堅,歷歲月而長青﹔願你們所到之處,山河錦繡!親愛的畢業生們,母校的綠蔭永遠為你們守候,期待你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在建設美麗中國的征程上建功立業,為地球書寫新的綠色傳奇!最后,以我們《北林之歌》的結尾再次祝福同學們,“揚帆,揚帆,揚帆向遠航”!

(責編:李昉、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