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幫孩子在真實體驗中成長

魯嘉琦
2025年06月19日09: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幼兒園的小朋友圍坐一起,熟練地點觸平板電腦上的互動游戲﹔四五歲的孩子在家中使用父母手機刷著短視頻……這些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提醒我們:網絡並非成人世界的專屬,而是進入了學前兒童的成長圖景。

  網絡對於學前兒童而言,是新奇的“魔法盒”。不可否認,線上的早教動畫、益智小游戲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孩子們的認知興趣。但學前階段的孩子,處在認知飛速發展、價值觀萌芽的關鍵期,良莠不齊的網絡內容,難免會對其成長造成困擾。比如,許多家長發現孩子在看動畫時,會遇到不明所以的復雜廣告、跳轉鏈接。這些超出幼兒理解范疇的畫面與信息,就像在搭建積木時混入了形狀怪異的零件,當孩子用純真的眼光認識世界時,突然出現的干擾會打亂他們的認知邏輯。

  電子設備使用的“度”很難把控——這對成年人來說也是個問題,何況學前兒童。有的幼兒園為了吸引孩子注意力,過度依賴動畫教學﹔有的家長因為“別來煩我”,放任孩子玩手機游戲。這種情況下,短時間內孩子是安靜了,但長期看,可能讓孩子變得注意力難集中,對真實的繪本閱讀、戶外游戲興趣降低,沉浸在虛擬畫面營造的“快刺激”裡,弱化了主動探索、人際互動的能力。這與學前教育倡導的“在真實體驗中成長”背道而馳。

  如何幫孩子在真實體驗中成長?

  學前教育工作者應該當好“把關人”。一方面是篩選優質、適齡的網絡資源融入教學,比如利用科普動畫輔助自然認知等﹔一方面也需要控制電子屏幕使用時長,多開展傳統游戲、手工創作,讓孩子在真實觸摸、交流中發展感知力。

  家長應該當好“同行者”。對孩子成長來說,家長陪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長需要了解學前兒童網絡接觸特點,學會設置電子設備兒童模式。其實,孩子也需要家長的“無網陪伴時光”,比如每晚睡前一起讀繪本、玩角色游戲等。應該讓家庭成為抵御不良網絡影響的“安全島”。

  學前兒童的網絡保護,是一場溫柔且堅定的守護戰,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網絡平台要優化兒童內容生態,嚴格過濾不適宜信息,開發更多符合學前認知、寓教於樂的優質產品。監管部門需加強對學前教育類網絡內容的審核,對違規推送不良信息的平台“零容忍”,從源頭減少危害。

  網絡應當成為滋養幼苗的“雨露”,而非干擾成長的“風雨”。隻有“科學用網”,才能引導孩子與網絡“健康相遇”,讓孩子們在網絡與現實交織的世界裡,純真向陽,快樂啟航。

(責編:孫競、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