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

2025高招系列報道

中山大學:推出10大“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

2025年06月20日12:18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2025年全國高考已經結束,面對新的社會發展趨勢和就業環境,考生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不同專業對應哪些職業方向?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人民網特別推出“2025年高校招生”系列報道,深入解讀各專業特色、就業方向及行業趨勢,為考生填報志願提供權威參考,助力學子們邁向更廣闊的未來。

中山大學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的百年學府,是教育部直屬985、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大扎根粵港澳大灣區廣州、珠海、深圳等三座城市辦學,形成了三校區五校園統籌發展的辦學格局和文理醫工農藝綜合發展的學科布局,擁有70個院系和10家直屬附屬醫院。2024年10月,中山大學香港高等研究院揭牌,成為內地高校在港首個綜合性研究機構。中大的三個校區是同一招生代碼、同享培養資源、同樣的畢業証書。

人民網:請介紹一下中山大學擴招相關情況。

中山大學:響應國家“優本擴容”號召,2025年中山大學進一步擴招本科生,內地本科生招生計劃增加至7845人。同時,中山大學在港澳台本科生的招生規模上多年來一直保持在500人以上。今年新增的招生計劃主要聚焦於新興交叉學科、國家緊缺學科以及雙學士學位等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旨在推動重點領域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強化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需求的針對性和能力。

人民網:介紹下新增專業和特色班

中山大學:今年,中山大學在原有10大強基計劃專業的基礎上,首次新增藥學(生物醫藥)專業和數學與應用數學(智能科學)培養方向。目前中大一共招收12個強基專業(方向),依托13個院系培養,近2年強基總體招生規模增長超30%。

另外,中大新增“柔性電子”“智慧農業”“數字經濟”3個本科專業,推出7大創新班,打造專屬成長通道,小班教學,設有一對一導師,涵蓋多個熱門的理科、醫科和新工科專業。比如,中山大學醫學院與中山眼科中心“BRIGHT-X眼科創新班”就廣受家長和考生關注。

人民網:今年全新的10大雙學士學位項目分別是什麼,“新”在哪裡?與傳統的培養模式有什麼區別?

中山大學:中山大學推出10大“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突出學科交叉融合,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學生提供跨學科學習、多樣化發展機會。這10個雙學士學位項目在高考中單列專業招生,全國總計劃為210名,主要涉及4大領域:第一是“X+人工智能”,如金融學+人工智能、金融學+計算機、管理學+計算機、大氣科學+人工智能﹔第二是“涉外人才類”,如法語+法學、日語+法學、法學+英語,第三是“灣區戰略類”,如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經濟學,物理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第四是“生命健康類”,生態學+預防醫學。

雙學士學位項目的“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培養目標的新,旨在開辟面向未來的新型交叉人才培養路徑。雙學士學位項目不是簡單的知識拼貼,一開始它就堅持高起點、高標准、高質量,所依托的學科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分屬兩個不同的學科門類。中大雙學士學位項目包含專業都是一流專業建設點,依托雄厚師資和大科研平台作支撐,具備“深度交叉融合”“產學研用全貫通”等特點。

第二是培養方案的新,這個項目將進行單獨編班,小班教學,專屬跨學科融合課程佔核心課程四分之一以上。學生需要完成1篇融合性畢業証論文,體現2個專業交叉內容。畢業時,1張畢業証、1張學位証,在証書上顯示所獲得的2個學位。

人民網:第五批八省新高考將於2025年落地,配合新的志願填報和錄取政策,中山大學的計劃和招生政策將如何設置呢?

中山大學:今年,學校在招生錄取過程中將繼續保持近幾年的成熟做法,按院系專業招生,學生錄取的時候即確定了被錄取的院系。學校在全國普通本科錄取實施滿足考生專業志願的招生政策,那就是:“零調劑、不退檔、認加分、無級差”,即報滿不重復的專業志願不會調劑到未報考的專業、政審和體檢合格且報滿專業志願或服從調劑則不退檔、認可考生政策性加分、專業錄取無級差,最大限度滿足考生專業志願。採用“專業(類)+院校”志願模式的山東、浙江、遼寧、河北、重慶、貴州、青海無調劑。新高考省份以廣東為例,選擇中大的某個院校專業組后,考生可以填寫6個不重復的專業,不會被錄取到本專業組其他未填寫的專業。

人民網:學生被錄取入校之后,還有更多機會進行自主的專業選擇嗎?

中山大學:學生進入中大學習后,擁有新生二次遴選、轉專業、輔修等多種學習方式,全校各院系的專業都提供了讓學生們跨學科學習的機會。

一是新生入校二次遴選名額倍增。2025年,中大新生二次遴選專業有近20個,名額超400,專業數量和總名額相比2024年均有倍增,選拔方式多元化,專業選擇面更廣,機會更多。新生軍訓期間,學生即可報名參加遴選,進入自己喜歡的專業。

二是轉專業制度靈活。學校繼續實施轉出“零門檻”、院系按照30%上限接收轉入學生的轉專業制度,可以跨校區、跨學科、跨院系轉。全校近兩年轉專業成功率近6成,大一到大四都可以申請。

三是三級輔修制度完善。微專業、輔修專業、輔修學士學位,修滿相應學分就可以拿到証書,每個春季學期都可申請。

歡迎考生報考中山大學,成為中大新百年的第一級新生,來共同書寫精彩新篇章。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