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北京高校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特別報道 |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三制五全”育匠才

2025年06月23日10:09 | 來源:前線
小字號

6月1日至27日,北京市教育兩委聯合前線雜志社策劃推出“北京高校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特別報道”。6月21日聚焦——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作為北京市屬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學院,2024年2月,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成立京津冀職教改革示范園區,按照“改革先行、聚合創新、協同發展”的理念,聚合京津冀三地產教資源要素、布局京津冀職教本科專業,拓展職普融通新賽道、探尋科教融匯新路徑、創新產教融合新機制,積極構建跨省域、廣輻射、實體化辦學新模式。

原標題:北京高校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特別報道 |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①:“三制五全”育匠才

“三制五全”人才培養模式

京津冀職教改革示范園區首批招生13個專業,960名學生。成立1年多來,園區堅持需求導向,創新構建“三制五全”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個性化育人機制和全面覆蓋的育人舉措,提升園區教育質量和學生獲得感,著力培養崇德尚技、知行合一的卓越現場工程師和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三制”代表“三制共生”育人機制,即在園區實施“產業書院制、雙技雙導制、高層次中國特色學徒制”人才培養。“五全”代表“五全共進”育人措施,即在園區學習實現“微專業全覆蓋、大師講堂全覆蓋、AI助學全覆蓋、頭部企業全覆蓋、獎助金全覆蓋”。

“三制五全”育人特色

“三制五全”育人特色

“‘產業書院制’就是把產業學院和書院學院結合起來,培養具有工匠精神、創新精神的技能人才﹔‘雙技雙導制’就是為學生配備‘學科導師+企業導師’,把學校教育和實踐教育充分結合起來,形成雙重指導機制﹔高水平的中國特色學徒制就是推進‘1+1+N’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即每個專業與1家龍頭企業+N家用人企業深度合作,共同開展人才培養,學生在企業通過認崗、跟崗、輪崗和定崗實踐,有效實現在崗培養、在崗成才。”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京津冀職教改革示范園區管委會成員田宏忠介紹。

“四崗”輪動實踐

京津冀職教改革示范園區挂牌成立了智慧城市、臨空經濟、數字財金、珠寶科創、先進制造五大產業學院,完善治理體系,探索理事會指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積極深化校企合作,與首都機場、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市大數據中心、華為等50余家單位簽訂合作協議,校企共同開展職普融通本科人才培養。

學生進行花絲鑲嵌工藝品制作

學生進行花絲鑲嵌工藝品制作

“我們的特色,一方面是聯合普通高校和企業進行訂單班培養,另一方面,訂單班不僅針對一家企業,而是某一產業鏈、某一行業、協會或者產業聯盟組織開展。”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黨委書記、京津冀職教改革示范園區管委會主任陳剛這樣闡述園區高層次中國特色學徒制及頭部企業全覆蓋園區的人才培養內涵特色。

開展“認崗-跟崗-輪崗-定崗”四崗輪動實踐,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參與到真實的企業生產環境和企業項目中,實現“專業發展、職業成長、社會適應”,是踐行高層次中國特色學徒制的重要路徑。2024年,園區五大產業學院13個本科專業學生全部完成企業認崗實踐。

2024年下半年,園區積極拓展與小米公司、中車集團、固安富川公司等企業和北大城市軟實力研究院的合作,積極申報小米公司新一代智能技術產教融合人才培養項目。園區安排學生到合作的龍頭企業開展崗位實踐學習,參與企業真實項目,工學交替,虛實結合,真崗實做,共同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有用的人才培養、有效的成果轉化。

“五位一體”多元用人機制

園區探索建立“校內遴選、公開招聘、高校委派、人才引進、企業兼職“五位一體”多元用人機制,配備任課教師122名,分別來自園區建設高校、其他本科高校、合作企業等。強化教師能力提升和梯隊培育,建設“工匠之師賦能教師發展中心”,打造數字化教師發展平台﹔開展新入職教師培訓,邀請合作高校教師開展教學研討,組織教師到合作校跟課學習、到京外境外交流,形成“跨院校教師合作發展聯合體”。實施“師資隊伍建設攀登計劃”,著力培養新進教師、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

微專業課程體系

園區緊密對接京南地區人工智能、先進制造等區域重點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面向人工智能訓練師、數據安全工程師等新職業、新崗位開設15個微專業,構建“小而精、跨學科、強交叉、重實踐”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支持學生跨專業選修微專業,強化實踐技能,培養復合型人才。

AI賦能。微專業融合AI前沿技術及園區先進的AI應用場景,以《人工智能導論》課程構建的園區14個AI+專業課程模塊為基礎,在“一專”基礎上向“多能”拓展。例如,“網絡攻防技術”“智能合約編程”等課程引入AI前沿數字技術,培養學生數字素養和復合能力。

數字財經產業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赴航信開展認崗實踐

數字財經產業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赴航信開展認崗實踐

三方聯動。園區與本科高校、合作企業協同聯動,學生共享4所本科高校優質教學資源、優質課程、優秀師資,同時獲得企業導師實踐指導。例如,華為工程師與學校教師聯合講授“鴻蒙開發實戰”課程﹔360數字安全集團派駐技術骨干指導“網絡安全綜合實踐”項目,三方共建“雙師”教學團隊。

課証綁定。微專業全部對接職業資格証書,市場認可度高。如“鴻蒙移動應用開發”微專業與華為合作,將華為ICT工程師認証考核內容嵌入課程。“區塊鏈工程”微專業與科大訊飛合作,對接科大訊飛區塊鏈工程師崗位職業証書。採用“以証代考”等方式,課証深度綁定,對接頭部企業崗位職業能力。如,“數據安全工程技術”微專業聯合360數字安全集團、深信服等頭部企業,對接“數據安全工程師”“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測評師”等証書,企業優先錄用持証學生,形成“學-証-崗”良性循環。

園區首批本科生開學典禮現場

園區首批本科生開學典禮現場

首批立項建設的6個微專業同步完成了人才培養方案、招生章程、課程標准等制訂,2025年春季學期面向園區學生招生。第二批已立項8個微專業,預計2026年招生,實現 “高本一體化”全覆蓋。

未來,依托京津冀職教改革示范園區區位優勢、教育資源和產業資源,園區將聚焦“三制五全”內涵特色持續發力,探索“三制共生”新路徑,創新“五全共進”新舉措,扎根區域,立足產業,聯合本科高校、行業企業共同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生動實踐,在培養緊缺高層次技能人才、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中實現更大作為!

作者:周麗 宋韶君 劉文龍(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責編:李昉、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