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北京高校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特別報道 | 北京聯合大學:以應用為本賦能首都高質量發展

2025年06月24日09:03 |
小字號

6月1日至27日,北京市教育兩委聯合前線雜志社策劃推出“北京高校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特別報道”。6月24日聚焦——北京聯合大學。

作為北京市最大的市屬綜合性高校和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北京聯合大學以“學以致用”為校訓,深耕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在學科交叉、產教融合、社會服務等領域形成鮮明特色,為新時代首都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校銘石

校銘石

立足北京、服務首都的應用型辦學實踐

北京聯合大學秉持“發展應用型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建設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宗旨,將自身發展與首都建設緊密相連,立足北京、面向京津冀、輻射全國,構建起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等11大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學校緊扣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定位,以“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為人才培養核心,精心打造“面向應用、面向需求、面向社會”的育人模式,多年來,為首都各行業源源不斷地輸送了大批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學校充分發揮“北京學”交叉學科平台優勢,深度參與北京中軸線申遺、大運河文化帶保護等國家級項目,逐漸成長為首都文化傳承與保護的重要智庫。其中,特殊教育學院填補了國內特殊教育領域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的空白,為殘障人士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專業支撐。學校還主動對接首都民生需求,在康養、文旅、基層治理等領域打造出特色專業群,實現了學科建設與城市發展的同頻共振。

產教融合創新 多維賦能首都發展

產教融合是北京聯合大學服務首都發展的重要路徑,學校通過多個維度的創新實踐,為首都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學校成立了全國首個文化遺產卓越工程師學院,構建起考古挖掘、文物保護全鏈條人才培養體系。“北京學”研究基地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主導的北京中軸線申遺研究獲得國際認可,為首都文化遺產保護筑牢學術根基。在房山區南坊村,師生團隊積極開展古建測繪與口述史整理工作,推動文物活化利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深化產教融合的過程中,學校與德國西門子、中國中鐵等龍頭企業共建產學研基地,研發出“智能編輯助手”“出版領域垂直模型PubGPT”等先進技術,有效提升了出版、文旅行業智能化水平。

2024年,學校獲批專利914項,榮獲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等榮譽,其中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服務於奧運會、APEC峰會等重大活動,智能審校系統覆蓋全國上百家出版機構。

學校積極構建全域育人網絡,發揮綜合性大學優勢,組織師生參與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社區志願服務等實踐活動。與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湖鎮共建“紅福路”紅色文化品牌,通過牆繪創作、文藝演出等形式豐富鄉村精神生活﹔依托創業孵化園培育學生團隊,11支隊伍獲評北京市“百強創業團隊”,為首都“雙創”生態建設添磚加瓦﹔在康養領域,學校牽頭相關人才培養方陣,為基層治理輸送專業力量。

學校大力擴大國際合作,與50余個國家260所院校開展合作,成立全國首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北京聯合大學俄交大聯合交通學院”,獲批與意大利巴裡大學合作舉辦生物工程專業本科項目,致力於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應用型人才。牽頭組建“國際文旅服務產教融合共同體”,創新多語種訂單班與現代學徒制模式,相關成果獲北京市政府專項批示肯定,提升了首都國際交往能級。

四十余載砥礪前行,北京聯合大學始終以服務首都為己任,以應用型教育為支點,實現人才培養、科研創新與社會服務的協同發展。未來,學校將錨定“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目標,持續為首都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書寫新篇章。

作者:北京聯合大學

來源:前線客戶端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