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直擊“不敢轉、不想轉、不會轉”痛點

——東南大學十項舉措促進成果落地

2025年06月26日08:30 | 來源:科技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直擊“不敢轉、不想轉、不會轉”痛點

“不敢轉、不想轉、不會轉”是科研人員面對科技成果轉化時經常面臨的煩惱。近日,東南大學再次向科技成果轉化的難點、痛點開刀,出台《關於進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激勵措施(試行)》(以下簡稱《激勵措施》),從教師業績考核、職務評聘、研究生指標獎勵等10個方面激發科研人員成果轉化動力,助推成果轉化提質增效。

“從去年起,學校便全面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躍升行動,希望讓高價值的成果產出與高效能的成果轉化實現無‘壁壘’、無‘時差’。”東南大學科研院應用技術院副院長華亮量說,自科技成果轉化躍升行動實施以來,東南大學已完成超大金額許可轉讓,以及賦權、作價入股等重點標杆項目達10項,其中兩項過億級,累計獲得股權、收益權價值3.7億元。

支持科研人員名利雙收

在不少高校的職稱評定、年度考核中,論文發表的數量、質量,以及是否承擔重大研究項目等指標,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但東南大學此次出台的《激勵措施》,對教師從事成果轉化的業績“另眼相看”:教師科技成果轉讓、許可項目經費到賬,以及作價投資、賦權轉化學校收益到賬的個人業績考核積分,可等同於普通橫向項目的3.75倍、縱向項目的1.25倍﹔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中,作為項目負責人實施的科技成果轉讓、許可,單個項目到款超過500萬元的,可視同國家級項目1項﹔超過200萬元的,可視同省部級項目1項﹔超過100萬元的,可視同高質量論文1篇……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建立更加科學、多元、高效的生態體系,要讓人盡其才。”華亮量說,對成果轉化做得好的教師,要給予充分認可。

最近,東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助理研究員唐旭升正忙著與深圳一家公司合作,進行技術專利的產業化。此次《激勵措施》的出台,讓他更加篤定自己的選擇。

“想享受這些政策紅利,需要提高科研成果實用化水平,讓企業願意掏出真金白銀。”唐旭升同時表示,很多熱衷於做產業化的教師,往往無暇撰寫更多論文、申請更多課題,這些舉措能夠幫助他們免去后顧之憂。

對於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突出的科研團隊,《激勵措施》也給予單列研究生招生指標獎勵,優先給予專職科研崗和博士后指標支持。華亮量說,這類團隊在成果轉化期間,面臨很多工程技術難題,有的技術還要根據企業和市場需求持續迭代,這些都需要青年科研人員參與。東南大學旨在通過這些舉措為成果產業化提供持續的人才支撐。

提供“一站式”服務

在《激勵措施》發布兩周前,東南大學剛剛完成一筆“新型環狀RNA藥物”項目簽約:該校以1.6億元的專利轉化金額,將成果轉化到南京一家藥企。

這次成果轉化的核心技術由東南大學醫學院姚紅紅教授團隊研發。研究團隊於2017年通過系統篩選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漿樣本,首次發現環狀RNA SCMH1分子顯著下調。團隊通過構建嚙齒類及非人靈長類卒中動物模型,証實該分子具有促進缺血性卒中后腦修復的關鍵作用。隨后近10年,團隊深入探索該分子的生物學功能,並明確其治療機制。近期,團隊更是創新性地開發出circSCMH1的經鼻給藥技術,逐漸拉近基礎研究和轉化應用之間的差距。

2024年,南京一家藥企向姚紅紅伸出橄欖枝,有意與其聯合研發新藥。於是,缺乏產業化經驗的姚紅紅向南京東南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大技術轉移公司”)“求助”,該公司的陪跑式服務讓她看到產業化的曙光。

“工作人員幫我們制定了合理的轉化路徑,又幫我們就專利轉讓的收益提供法律建議,對與企業聯合研發形成的知識產權進行布局。”姚紅紅說,得益於東大技術轉移公司的幫助,不到半年的時間,這筆合作“塵埃落定”。

東大技術轉移公司免費提供的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一站式”服務,也寫入此次出台的《激勵措施》。華亮量表示,該公司已經以“增資擴股形式”,引入社會資本紫金山集團,進一步提升融資能力和專業水平,並在江蘇省高校中率先建立了一支專業化技術經理人團隊,其中70%成員具備碩士研究生學歷及5年以上企業工作經驗。

“唯有與國家同頻,才能找准創新坐標﹔唯有成果轉化,才能釋放科技最大價值。未來,我們將讓更多‘東大技術’轉化為‘中國方案’,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貢獻力量。”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校長孫友宏說。(記者 金 鳳)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