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科技前沿關鍵賽道


在6日開幕的中國科協年會上,2025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技術問題正式發布。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項問題、難題“鎖定”了哪些前沿領域的核心賽道?其遴選標准蘊含著怎樣的科學智慧?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叢斌、鄒冰鬆、王小雲、陳堅四位院士。
聚焦生命本質、基本粒子、人工智能等重要領域
記者:如何理解這些入選的問題、難題?它們有何重要性?
叢斌:我所在領域入選的問題、難題跨越了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生物學、生物工程和藥學5個一級學科。這些問題、難題的核心在於解決生命的本質問題,即分子互作的過程。生命體原有的穩定狀態被打破會導致疾病,而通過解析分子相互作用的規律,我們可以從分子層面上找到導致疾病的原因,從而實現早期干預和治療,並研發新藥。因此,這一領域重大科學問題就在於弄清楚細胞和分子之間的互動模式,揭示其關聯關系和變化規律,為疾病治療和預防提供根本性的解決方案。
鄒冰鬆:希格斯粒子性質和質量起源是高能物理領域最前沿的問題。盡管對基本粒子的研究已有許多年,但仍有很多問題沒有弄清楚,而粒子的質量起源研究對理解物質的基本結構至關重要。此外,尋找超出標准模型的新物理現象,如暗物質和暗能量,也是未來可能出現重大突破的方向。
王小雲:我們提出以密碼分析的視角構建人工智能安全新理論,是極為重要的問題,尤其在當前全球人工智能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國際上已經有一批密碼學家及時介入這一領域,我們國家也有一批研究人員進入了第一梯隊,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員研究這一方向,體現中國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在這一領域要取得突破,需要學術界和產業界協同合作,尤其是在資金和人才梯隊建設方面的合作,這有助於打通創新鏈、人才鏈和產業鏈,推動拓展科學問題的研究邊界,甚至引領國際科學問題的研究方向。
聚焦前瞻、科研“短板”問題
記者:作為評選專家,您評選這些問題、難題的標准是什麼?
叢斌:在評選問題、難題時,首先,考慮的是前瞻性﹔其次,這些問題、難題應是全局性的,而不是局部或某個單一科研領域的“碎片化”問題、難題﹔再次,還會考慮它是否能引領行業發展——與此同時,可行性也很重要,這些問題、難題必須在近期或未來幾年內具有實施的可能性﹔最后,是長遠性和創新性,即在很長一段時間和空間廣度上它們都不會“過時”,在解決問題、難題的路徑和預判結果上必須具有創新性。
鄒冰鬆:在評選時,我主要關注兩個方面:對於前沿科學,我們看重前沿性和引導性,尋找那些能引領學科發展的關鍵難題﹔對於工程技術和應用類問題,我們更注重創新性和戰略性,特別是那些能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技術,以滿足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發展的需要。
陳堅:工程技術領域的問題有其獨特之處,它們依賴於基礎研究的突破,同時涉及材料、數據、制造等多個方面。工程技術難題的解決需要通過不斷取得理論突破、解決關鍵科技問題,最終推動行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因此,我的判斷標准主要有三點:首先,對國家發展尤其是在解決全球重大問題方面,是否具有重要價值和貢獻﹔其次,這些問題、難題是否圍繞國家科技發展的“短板”,能否真正實現自立自強﹔最后,這些問題、難題是否抓住了科技的核心本質,是否能夠在短時間內集中各方力量解決。
給科學研究“指路”,讓公眾更了解科技
記者:您認為這些問題、難題發布的意義是什麼?如何繼續擴大其影響力,以保証問題、難題高質量解決?
叢斌:這些問題通常是經過多年積澱和多學科交叉融合后提出的,能夠為科學研究“指路”,指導團隊培養和搭建平台。確保問題、難題高質量解決,需要圍繞這些問題、難題組建國家實驗室和平台,而不是先搭建平台再尋找問題。此外,還應該加大對這些問題、難題的解讀和科普教育,讓更多公眾了解這些問題、難題。
王小雲:密碼研究雖然對數學基礎要求較高,但在產業和技術領域的應用很廣。大家日常都會使用的手機、電腦等信息基礎設施需要進行安全性評估,大部分信息安全系統都部署了密碼技術。建議加大對這些問題、難題的宣傳和解讀,讓更多公眾可以感受到密碼技術的重要性。我也希望社會層面能及早了解人工智能安全與密碼技術的關聯性,這對推動更多人才進入這一領域非常重要。
鄒冰鬆:發布重大難題對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有引導作用,特別是對年輕人,他們可以了解當前的科研領域有哪些重點難題。我國的重大科研項目也可以參考這些問題、難題進行布局,更好地滿足國家戰略發展需求。
陳堅:這些問題、難題提煉出真正的科學問題,是亟待解決的科學和工程界面臨的重大問題——這樣的目標引導,可以引起全國科技工作者的關注,並組織起來進行攻關。解決這些問題、難題需要抓住核心、持之以恆,通過若干年的努力逐步破解,真正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記者 詹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