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一校一品”大思政課專題報道 | 北京大學:上好行走在中國大地上的“大思政課”

2025年09月08日14:41 | 來源:前線222
小字號

2025年9月8日起,北京市教育兩委聯合前線雜志社策劃推出“‘一校一品’大思政課專題報道”。9月8日聚焦——北京大學:上好行走在中國大地上的“大思政課”。

原標題:“一校一品”大思政課專題報道 | 北京大學:上好行走在中國大地上的“大思政課”

北京大學校門(攝影:張靈馨)

北京大學校門(攝影:張靈馨)

2025年暑期,北京大學組織動員244支思政實踐課程團隊、3924名本科生,奔赴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北京大學思政實踐教育基地開展實踐活動,積極響應時代號召、洞察發展大勢、踐行青年使命,以生動實踐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上好行走在中國大地上的“大思政課”是北京大學在探索思政實踐育人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2019年,北京大學率先開設2學分的思政金課——“思想政治實踐教育課程”必修課,成為全國首所將思政實踐課程打造成青年學生必修課的高校。7年來,北京大學創建550余個思政實踐課教育基地,引領兩萬余名師生奔赴祖國的萬裡疆域,在實踐中真正讀懂“國情書”“基層書”“群眾書”,答好“使命卷”,“把對祖國血濃於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

戰略引領開拓育人“大格局”

2019年,北京大學黨委會議通過《強化實踐育人——進一步建設好思想政治實踐課程體系的指導方案》和《北京大學思想政治實踐課程執行方案》,由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牽頭成立思想政治實踐課程建設領導小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務部、校團委等部門通力合作,著力構建實踐教學工作體系,構建課堂教學“主渠道”和日常思政實踐教育“主陣地”協同育人的雙翼長效育人結構,在空間維度上實現“課堂——校園——社會——網絡”四位一體全覆蓋,凝聚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員覆蓋的“三全育人”強大合力。在課程模塊設計中,學校創新設置“愛樂傳習”“志願服務”“社會實踐”三大板塊,以多樣化的課程教學形式與內容創新“五育融合”實現模式,更好服務學生全面發展。

基地建設拓展育人新載體

北京大學聚焦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重大任務,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資源稟賦,將大國重器、文化遺跡、生產現場、工作空間等打造成“行走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豐富實踐教學場景,開發現場教學專題課程,推進實踐教學資源迭代升級。截至目前,學校已有550余個基地在30余個省區市落地生根。其中,服務保障國家重大區域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任務、聚力脫貧攻堅的地區或相關單位的基地佔32%﹔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革命老區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佔20%﹔展現新時代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成就的改革前沿基地佔14%﹔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地佔18%﹔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創新發展的企業、科研院所或相關領域單位的基地佔16%。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效結合,為思想政治實踐課提供了豐富的育人載體,為青年學生實現夢想提供了廣闊的人生舞台。

師資匯聚形成育人主力軍

北京大學以“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為標准,把信仰堅定、學識淵博、理論功底深厚的教師納入思政實踐團隊中。馬院、習研院向各院系派出專業教授、思政教師指導項目各環節。各開課院系黨政領導、一線教師、第二班主任、團干部等共同組成思想政治實踐課程教師團隊,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參與思想政治實踐課程教學。2025年暑期,32個開課院系的86人次院系黨委書記、院長親赴實踐一線參與授課,297人次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擔任授課教師,244名學生黨員擔任課程助教,共同組成“大思政課”實踐育人主力軍。

聯系實踐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

北京大學充分挖掘黨和人民奮斗歷程中所蘊藏的“大思政課”寶貴資源,圍繞新時代的偉大實踐,精心設計思想性與實踐性、專業性與親和性相統一的課程組織方案,將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有機融入課堂教學內容,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和偉大成就,激發“大課堂”的育人潛力,引領青年自覺貼近愛黨愛國“前線”、主動靠近家國大事“一線”、挺膺擔當緊要時刻“陣線”。全面系統講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不斷開創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的新境界。聚焦新時代使命,緊抓重大事件、重要紀念日的教育黃金期,著眼於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等時代命題,2025年“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設置4條主線,組織近4000名本科學生奔赴田間地頭、城鎮鄉野,在社會“大課堂”中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感悟,把論文書寫在祖國大地上。

創新課堂讓學生愛聽愛學、聽懂學會

北京大學深度推進思政實踐課程內涵式發展,針對學生關心的現實熱點、難點、疑點問題制定教學方案,探索設置主題黨團日活動、每日評議會、實踐感悟分享會等全景開放式實踐教學環節,積極運用小組研學、情景展示、課題研討、課堂辯論等多樣化方式組織課堂實踐。堅持不走過場、不湊學分,教育引導師生扎實做好從行前開題、行中實踐到行后總結等各項工作,將“行掠影”變成“雁留痕”。充分發揮高校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邀請院士、長江學者等知名教授、專家學者到基層一線,圍繞經濟發展、社會治理、醫藥衛生、生態環保等課題建言獻策,將實踐育人的內涵融入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的“最后一公裡”,實現校地雙方在人才培養、項目合作等領域的雙向奔赴。

從中原到海疆,北大青年始終心向黨旗,懷揣熱望,知行合一,在祖國大地上展現青春作為、彰顯青春風採、貢獻青春力量,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奮力書寫著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作者:北京大學

(責編:李昉、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