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領悟偉大抗戰精神內涵,塑造新時代青年

2025年09月09日08:44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領悟偉大抗戰精神內涵,塑造新時代青年

9月3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全國關注,舉世矚目,而此時恰逢全國各地學校陸續開學,應充分用好這份厚重的精神滋養,“講好抗戰故事,把偉大抗戰精神一代代傳下去”。對於廣大師生而言,這是一堂生動的思政課,同樣也是一堂歷史課、國防課、時事課、國際關系課、動員課,可以從不同維度領悟偉大抗戰精神的豐富內涵,達到入腦入心入魂的思政教育實效。

領悟歷史的內涵。“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抗戰時期無數中國人前仆后繼、誓死抗擊,中國共產黨在其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人民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取得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英勇作戰,涌現出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庄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等眾多英雄群體。上好“開學第一課”,就是要在歷史煙雲的回望中,深深銘記偉大抗戰精神背后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領悟抗爭的內涵。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七七事變后全面侵華,日本軍國主義妄圖變中國為其獨佔的殖民地,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制造南京大屠殺等無數慘絕人寰的戰爭暴行,犯下罄竹難書的反人類罪行,給中國軍民造成數以千萬計的傷亡和難以估量的財產損失。“中華民族是不畏強暴、自立自強的偉大民族”,面對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進步與反動的生死較量,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奮起反抗,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中國人民用頑強的抗爭讓侵略者明白,任何人都不能隨意欺負我們。如果有人膽敢來犯,就一定會被撞得頭破血流。如今,在紀念大會的閱兵儀式上,人民軍隊展示出的強大實力,就是對這種抗爭精神的最好詮釋,彰顯著我們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堅定決心,警告著那些妄圖破壞和平的勢力,任何挑舋都將付出沉重代價。

領悟勝利的內涵。鴉片戰爭后的百年間,中國陷入了內憂外患的深重危機,列強發動的多次侵略戰爭,每一次都以中國失敗而告終。為了擺脫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民族獨立道路,前仆后繼、浴血奮戰、百折不撓。抗日戰爭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世界人民的勝利。抗日戰爭,洗刷了近百年來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了光明前景,重新確立了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地位。我們回顧勝利歷史,更能感受到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也更加堅定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接續奮斗的信念。

領悟愛國的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抗戰時期,中華兒女無論出身如何、身處何地、選擇何種方式,面對國土淪喪、民族危亡,迸發出全民族的抗爭意志,把家國情懷轉化為救亡圖存、抗擊侵略的實際行動。從抗戰時期,廣大青年學生棄筆從戎、奔赴前線,愛國華僑陳嘉庚傾盡家產支援祖國抗戰,到西南聯大師生在敵機轟炸中堅持治學救國,中國人民戰斗救國、經濟救國、教育救國、醫療救國、文化救國、宣傳救國、運動救國等,再到今天“這盛世如您所願”的深情告白,這堂大課中蘊含著濃墨重彩的家國認同、民族認同。

領悟理論的內涵。抗戰時期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建設逐漸走向成熟的重要時期。面對民族危亡的嚴峻考驗,黨圍繞“如何取得抗戰勝利”“如何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等核心問題,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統一戰線、持久戰、游擊戰爭、新民主主義及黨的建設等一系列重大理論成果,為抗戰勝利提供了科學思想指引,也為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理論基礎。歷史的勝利印証了理論的科學性,今天的成就印証了理論的生命力。科學理論是指引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障,新時代新征程上,要始終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領悟和平的內涵。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隻有平等相待、和睦相處、守望相助,才能維護共同安全,消弭戰爭根源,不讓歷史悲劇重演!”歷史也告訴我們,越是困難時刻,越要秉持和平共處的初心,堅定合作共贏的信心,堅持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當今,人類又面臨和平還是戰爭、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抉擇,“中國人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與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通過這一堂“大課”,向世界傳遞出中國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閱兵儀式上展示的先進裝備,既是我國國防實力的體現,更是維護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它向世界表明,中國有能力捍衛和平,也願意與各國一道,共同創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

領悟青春的內涵。青年是“開學第一課”的亮麗風景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青年是民族覺醒的生力軍、國家興亡的關鍵變量。在抗戰時期,青年是民族救亡的先鋒﹔在建設年代,青年是艱苦奮斗的標兵﹔在改革開放時期,青年是創新創造的能手﹔在新時代,青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當前,我們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紀念大會上那些年輕的面孔和青春的力量,再次向世界昭示,新時代中國青年會繼承和發揚偉大抗戰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勇於創新創造,錘煉品德修為,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匯聚成壯闊美好的盛世圖景。

(作者:徐川,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