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当近700万大学生在被称为“最难就业季”的“寒冬”为找饭碗着急上火时,高职、中职院校毕业生展现了惊人“耐寒”能力和淡定。据报道,不少应届职校生在4月底就被用人单位招录,有的甚至一两年前已被“预订”。

  此前,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也显示,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六年95%以上,高职就业率达到87%以上。职校生成“香饽饽”,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提供了有分量的参考借鉴。

  职校生成“香饽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长期存在的“技工荒”并未从根本上改善。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最需要的就是技术工人,很多地方的技术工人处于严重短缺状态。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制造业仅高级技工的缺口,就多达400余万人。

  然而,此前一些高职、中职学校盲目“升格”,抽走了大量师资,减少了高职、中职生培养;而一些专科本科院校盲目追求规模,跟风设置“热门”专业,培养出的却是缺乏专业竞争力的“万金油”式人才。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高职中职教育,从政策、投入等方面进行倾斜。去年,国务院出台新政,自2012年秋季学期起,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地方政府对这一免费政策的响应更为积极。去年秋季学期起,山西已为62万余名中职学生全部免除了学费。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分别承诺将于2013年、2014年全面推行免费中职教育。 

  但是,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职业教育还相当薄弱,仍需加力。据报道,德国在欧债危机等袭击下仍保持很低的失业率,就得益于有强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教育的问题,还有社会观念的问题。高职中职学生认同自己的“蓝领”身份,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能吃苦,获得晋升和加薪的机会就多;而有些家长误以为只有考大学才能成才,有些大学生也舍不得放下身段,最终限制了就业时的选择面。这种“过时”的观念急需改变。

  尽快改变观念,调整教育方向,尽快解决“专业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对症下药,才能破解“最难就业季”。 (易艳刚)

(责编:郝孟佳、熊旭)

相关专题


查看全部留言

>

中小学作文园地专栏征文
中小学作文园地专栏征文

美女考生简陋环境中更衣
美女考生简陋环境中更衣

新闻热搜词来源:百度新闻

解放军智库报告北京第2例H7N9高官留学子女师德考核情妇反腐泼水女孩未游街热火2-2步行者老人被狗咬死杭州或征房产税大连警马 运费亚马逊Kindle入华朱丹口误民警诱奸女嫌犯起点创始人被拘最美实习主播

精彩热图|人民电视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学长赠书雷人宣传语学长赠书雷人宣传语 高三学子穿汉服祭孔 高三学子穿汉服祭孔

热播视频|图说中国

舒城父子俩四年同桌求学舒城父子俩四年同桌求学 现实版“山楂树之恋”现实版“山楂树之恋”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

论坛|访谈辩论微博S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