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本报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董洪亮)近期,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的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公告显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2万亿元,占GDP的比例达到4.28%。公众十分关注——这笔纳税人的巨额经费是怎么用、怎么管的?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20日回应说,教育经费主要用于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目标。据悉,在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超过80%,在全国公共财政支出中,财政教育支出所占比重超过16%,是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2.2万亿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中,中央支出不到20%,80%都在地方。地方政府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

  杜玉波说,4%的钱坚持了突出重点,主要用于“雪中送炭”。保基本指“保”义务教育、“保”教师工资和学校运转。4%有一半以上财力用于义务教育,小学、初中九年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通过落实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法定要求,将农村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校安工程全面提升了中小学校抗震设防能力和综合防灾能力,全国1/4的校舍旧貌换新颜。补短板主要“补”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近五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年均增幅49%,职业教育年均增长26%。通过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中央240多个亿带动地方850多个亿,入园率提前实现了2015年的发展目标。通过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大力改善了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是“补”中西部。4%一半以上财力用于中西部。促公平也是教育投入的重点,目前,全国2.6亿各级各类学生中,2/3享受免费教育政策,2/3享受各种资助政策。

  据介绍,教育财务预算制度逐步完善,教育部门修订颁布了新的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国家近几年实施的每一个教育重大项目,推出的每一项学生资助政策,都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办法。建立“谁使用、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机制。

  杜玉波说,今后中央财政将主要放在加大对跨区域、特殊地区、特殊群体的支持力度上,推动全国范围内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解决全局性的问题、一些靠地方政府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跨省流动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教育问题、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的问题等。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21日 02 版)
延伸阅读:
(责编:刘军涛)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查看全部留言

>

2014寒假回家故事
2014寒假回家故事

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
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

新闻热搜词来源:百度新闻

官员吃喝新"36计"乌克兰州长被铐柱子走廊医生回应罢工官员受贿为女友整容冀文林祝作利被免职薄熙来律师披露细节女子在港洗百亿黑钱大陆影帝欠赌债千万东莞涉黄女异地被抓三亚裸晒被拘第一人屌丝一词致社会不稳餐饮店推"习连套餐"乌克兰内战一触即发广元原副市长被双开最美政协委员被撤

精彩热图|人民电视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对话复旦投毒学生对话复旦投毒学生 120年前省考真题面世120年前省考真题面世

热播视频|图说中国

"献血哥"献41000毫升血"献血哥"献41000毫升血 真版许三多撞脸王宝强真版许三多撞脸王宝强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

论坛|访谈辩论微博S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