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原标题:评论:别让“标准答案”扼杀了创新人才

  要让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到鼓励创新的轨道上来,首先要摒弃以往那种片面强调标准答案的观念,鼓励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其次,是要改变人才选拔和高校评价的指标体系;再次,高校的学术评价,应从单以论文数量论英雄,过渡到产学研结合、鼓励创新创业上来。

  关心中国教育的人,对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并不陌生: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时至今日,这恐怕也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走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发展的驱动力。李克强总理曾提出“万众创新”理念,呼吁通过创新为中国经济升级版发力。学校以培养杰出人才为己任,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应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掌握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此观之,我们的教育体系虽然培养出了不少学霸、学神,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创新能力仍然是一大短板。

  从教育模式上来说,每一个“过来人”都曾体会“中国式教育”的弊端,那就是强调唯一的“标准答案”,学习的过程被简化为从黑板上抄到笔记本上、再从笔记本上抄到考卷上的应试过程。当然,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学生基本功不可谓不扎实,但创新能力的缺失却得不偿失。从儿童时期开始,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非黑即白”:只有标准答案是对的,其他答案都是不对的,只需要记住正确答案就行,没必要去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答案。这种价值观潜移默化,使得学生只求不出错,却缺乏求新求变的意愿。长此以往,除了被动接受“标准答案”,学生不敢尝试新事物,更谈不上创新。

  而从社会环境上来看,一方面我们的文化传统更倾向于社会成员做一个守规则的、按照常理出牌的人。大多数人的成长都是按照千篇一律的路径:升学、高考、上大学、找工作……只有遵循此道,才算是“正路”,而辍学、创业等另辟蹊径之举,往往被视作“不务正业”。另一方面,社会竞争往往也还存在学历崇拜、文凭情节。前不久,深圳一家企业招聘应届生,开出了“普通院校5000元、重点院校6000元、清华北大9000元”的薪酬……只看学历不看能力的畸形人才观下,如何鼓励学生把精力用在搞创新上而不是混文凭上?

  归根结底,要让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到鼓励创新的轨道上来,首先要摒弃以往那种片面强调标准答案的观念,鼓励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还应鼓励学生在标准答案之外寻找其他可能的正确答案。唯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怀疑精神。

  其次,是要改变人才选拔和高校评价的指标体系。随着自主招生等新渠道逐步拓宽,素质教育理念渐受认可,大学招生也应给创新型人才开“绿灯”。

  再次,高校的学术评价,应从单以论文数量论英雄,过渡到产学研结合、鼓励创新创业上来。比如近日清华大学就宣布,将在明年开设创业辅修学位,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除了“钱学森之问”,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值得人深思。有人问,假如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人生在中国,接受我们的教育,他们还能不能有今天的成就?很多人说,凡事喜欢问为什么、希望寻找不同答案的他们,恐怕会让老师们抓狂;好不容易上了大学又主动辍学的他们,恐怕也禁不住父母、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身无文凭又没法“拼爹”的他们,走上社会可能还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这当然只是博君一笑,但这样的黑色幽默,还是应当引起所有关心教育人士的警醒。

(来源:广州日报)

延伸阅读: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查看全部留言

>

《寻找学霸》栏目上线
《寻找学霸》栏目上线

国考人数减 起薪要求降
国考人数减 起薪要求降

新闻热搜词来源:百度新闻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总理考察艾滋病防治莫言回应“性描写”强冷空气云南金平早婚国考弃考连云港“疯牛肉”房价跌回一年前黄海波获释春运购票攻略存款保险吴清源逝世中国梦两周年见义勇为者免费乘车特强冷空气来袭

精彩热图|人民电视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异域风情秀亮相华师异域风情秀亮相华师 宿管阿姨当恋爱导师宿管阿姨当恋爱导师

热播视频|图说中国

12月7日起售春运车票12月7日起售春运车票 解读习近平的外交密码解读习近平的外交密码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

论坛|访谈辩论微博SNS